灯饰照明器具行业在 “工业4.0” 场景下的行业趋势与管理难点
在原有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基础上,形成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五大主要产区,五省市的企业数量达到业内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且产品类型也各具特色。
国外优势企业在国内的全面布局也给国内照明器材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行业将进一步重组、整合,逐渐走向集中化。
灯饰照明器具行业产品推陈出新速度极快,几乎以月为周期推陈出新。虽然国内知识产品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但短期来看照明行业内设计侵权现象依然较为普遍,企业维权成本较高。
整个社会环保节能的要求也推动了照明行业的技术创新,这些创新既能提高利润,也能塑造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在当前的产业发展趋势下,工业4.0的浪潮强而有力的推动照明器具行业整体制造能力的提升。
正如很多企业担忧的那样,我们怎样抛掉发展进程中的枷锁,才能够大步流星的抓住重要的发展时机?
首先一定要理清,到底是哪些行业困扰或管理难点成为阻碍企业发展扩张的负累
产能种类多、更新换代快、设计变更频繁,这对企业的接单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快速响应客户或市场的变化,将出现优质客户的流失,甚至在市场的占有率上失去原有的优势。
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图纸、工艺等技术资料数据管理难度大,研发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导致研发资源浪费,研发周期过长,影响客户满意度。
技术资料往往提交不及时,图纸更新与车间不同步。一方面直接影响车间生产准确性,良品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研发技术的变更未及时或准确到达各部门,在物料计划与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生产进度延误往往也成为订单交付瓶颈。
零配件种类多,交期短;多批次、小批量,生产周期短;插单、改单现象多,形成计划瓶颈,计划的难度大,直接影响交期的准确性。
五金加工工艺复杂,无法了解各工序生产进度、质量状况,各生产工序节拍不一致,造成现场库存呆滞或缺料,计划人员无法通过现场数据变化及时应对进度及物料的问题,往往在订单无法交付时才与客户沟通,导致客户满意度不高。
原材料多以卷材、钢材、铜材为主,边角料管理难度大。如何合理利用原材料及边角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生产成本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直居高不下会直接导致企业在接单时失去竞争优势。
大量的委外管理(电镀、烤漆等),而委外厂商管理水平不高,委外加工质量问题多,造成装配用料短缺。
组装生产现场用料管控不严,挪料随意,难以监控,造成现场有大量的在制零件。
现场用料浪费、报废未能有效地分析与管理。
车间多以计件工资为主,统计工作量大,易发生错误,计件工资核算困难,影响计件生产人员稳定性,而熟练员工的流失,又会导致生产进度的不稳定。
内销客户多为代理商、经销商、加盟店,要求的订单交期短。外销灯饰包装选择多样,订单少量多样,交期难以评估,回复给客户的交期往往达成率偏低。
内销有多种售价管控方式,多样化的销售价格模式,也让业务人员及客户在下单时价格准确性受到影响。
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成本控制困难。
灯饰配件供应商门槛不高,水平参差不齐,供货质量合格率不高,直接影响生产进度,同时也导致采购成本的上升。
物料采购周期短,对供货持续能力要求较高,产品交货期压力大。
因预测偏差大、技术变更、订单变更等导致库存呆滞严重、库存的周转率低,库存的积压一方面导致资金的周转不良,也导致生产及仓存场地及管理的压力负荷过重。
成本核算不准,资讯严重滞后,控制及分析困难,无法准确评估接单毛利,无法支撑业务部门及企业高层对客户订单的合理筛选。如何选择毛利更高、成本可控的订单,成为企业的难题。
采购价格、委外价格确认比较滞后,造成委外对帐困难。对账周期长,资金预算困难,对企业在资金的调配、采购及委外价格的控制都形成负面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大,利润空间日趋缩减,企业需要更精益的成本管理,以支持企业经营决策,不断创造有利于成本控制与削减成本的环境 。
企业经营的策略规划与日常管理有落差,制约了整体表现,协助主管做好事实分析、目标管理和异常管控是当务之急。
从目标的执行状况进行事实分析,方便管理者找出问题根源、采取应对措施。